0%

被遗忘的死亡:当记忆成为生命的最后防线

恰逢清明,刷b站的时候刚好刷到了《寻梦环游记》的片段,回想起上次看的时候还是icy在课上给我们放的hhh,便又去重温了一遍。

《寻梦环游记》讲述了一个关于死亡的感人故事, 12岁的墨西哥男孩米格尔从小梦想着成为音乐家,但他的家族却因曾曾祖父为了音乐抛弃家庭而禁止音乐。在亡灵节这天,米格尔偷拿已故歌神德拉库斯的吉他,意外穿越到亡灵世界。在那里,他遇见许多已故的家人,并得知自己必须得到家人的祝福才能返回人间,否则将永远留在亡灵世界。 之后,米格尔遇到了埃克托,历经几次冲突,他发现埃克托才是自己的曾曾祖父,而德拉库斯是个窃取埃克托歌曲并毒害他的骗子。在亡灵家人的帮助下,米格尔揭露真相,让埃克托的故事被家族铭记。回到人间后,米格尔用埃克托创作的《Remember Me》唤醒了太奶奶可可的记忆,使埃克托免于被遗忘的“终极死亡”。最终,家族解除了音乐禁令,米格尔的音乐梦想与家庭传承达成和解。

米格尔穿越到亡灵世界的冒险,本质上是一场与遗忘对抗的努力。埃克托的悲剧命运令人心碎——生前死于朋友的背叛,也因此导致死后也因女儿可可逐渐模糊的记忆面临终极死亡。当米格尔在现实世界弹起《Remember Me》,唤醒了太奶奶可可对父亲的记忆,让我们见证了记忆起死回生的魔力。这一刻,记忆不再是心理学概念,而成为一种救赎仪式,一种对抗终极死亡的魔法

影片构建了一个精妙的双重世界体系:亡灵世界的繁华与否直接取决于现实世界的记忆供奉。那些被亲人铭记的亡灵,可以跨越万寿菊花瓣桥与生者团聚;而被遗忘的亡灵,则如埃克托初期那样落魄无助,最后像猪皮哥一样彻底消失。这种设定揭示了人类文明对待逝者的珍视——我们建造墓碑、举行纪念仪式、保存遗像,所有这些行为本质上都是在构筑一道记忆的堤坝,防止我们所爱之人被历史的潮水卷走

但是在当代社会,传统纪念方式正在瓦解。快节奏的生活挤压了缅怀的空间,数字时代的记忆变得碎片化且不可靠。我们总是习惯用一张照片、一段视频来"保存"记忆,却很少真正停下来凝视与怀念。《寻梦环游记》中的灵坛是记忆的圣殿,每一件物品都是打开记忆之门的钥匙,而反观我们的手机相册,成千上万张照片堆砌的,占用了手机大量的存储空间,可能反而是记忆的坟墓

整部影片中最动人的场景莫过于米格尔为太奶奶可可唱起《Remember Me》的时刻。那一刻,全部的情绪达到顶峰,当舒缓的旋律响起,泪水已无法止住。我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直面死亡的经历——初中那年,正在上课的我被班主任叫出教室,被告知爷爷去世的消息。我茫然地收拾书包,机械地踏上回家的路。父母一路沉默,我也只是木然地跟着。回到家中,看到亲戚们聚在一起谈笑风生,仿佛这不是一场葬礼,而是一次难得的聚会。经过一系列繁复却陌生的仪式后,爷爷就这样入土为安了。整个过程,我像个局外人般手足无措,没有人告诉我该如何面对死亡。

这种对死亡的陌生感,或许源于我们从小缺失的死亡教育。当孩子睁着懵懂的眼睛问起"人为什么会死"时,家长们总是支支吾吾,不知从何说起。但死亡就像呼吸一样自然,是每个生命必经的归途。几年后奶奶的葬礼上,依旧是熟悉的热闹场景,依旧是那套固定的流程。站在人群中,我突然意识到:我们机械地重复着祖辈传下来的丧葬习俗,但更要做的是去理解其中蕴含的生命意义。

而《Remember Me》这首歌之所以如此动人,正是因为它用艺术的形式完成了我们现实中缺失的死亡教育。这首简单的摇篮曲成为穿越时空的记忆载体,就像清明时节我们回到故乡扫墓时,长辈们带着我们除去坟茔杂草,擦拭斑驳碑文,在纸钱燃烧的袅袅青烟中讲述先人故事一样。这些细碎的讲述,这些郑重的仪式,都是对时光洪流最温柔的抵抗。正如这首《Remember Me》一样,每一炷香、每一次叩拜、每一段回忆,都在编织着跨越时空的记忆之网。只要这些故事还在血脉中流传,先人的音容就从未真正离去

《寻梦环游记》最终告诉我们: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,遗忘才是。这让我想起《生命的清单》中的观点:人的一生有三次死亡,第一次是心跳停止肉体死去;第二次是葬礼之后,社会身份不复存在;第三次是在未来的某一个时刻,你的名字最后一次被人们提及。影片结尾,当米格尔向新一代讲述家族故事时,记忆的火炬完成了传递。这或许就是墨西哥亡灵节给我们的启示:用欢乐庆祝死亡,用记忆搭建桥梁。这让我深刻领悟到,只有直面死亡,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生命的可贵;只有学会告别,我们才能懂得如何更好地珍惜当下。

在这个追逐梦想的时代,我们常常只顾向前奔跑,却忘了回头看看那些默默守护我们的人。就像米格尔最终领悟的那样,家人的爱与支持才是最坚实的依靠。梦想固然重要,但更珍贵的是那些用记忆为我们搭建生命之桥的亲人。正如亡灵世界的绚烂源于生者的记忆,我们的成长也离不开爱的传承。希望我们在追逐远方时,别忘了珍惜身边的温暖。